当前位置:郑州工业贸易学校招生网 > 学校动态
学校动态遇到孩子放假,家长往往容易走极端:要么觉得孩子辛苦一年了,要趁假期好好玩玩,不再关注孩子的家庭作业;要么觉得孩子应该趁假期迎头赶上,争取开学时成绩有大的飞跃,就为孩子报各种辅导班。无论哪种,都称不上是明智之举。正确的打开方式是“放松而不放纵”。作为家长首先应该帮孩子订个寒假计划,尽量理智合理地安排孩子的假期时间。在做计划之前,与孩子深入沟通一下,互相把自己的想法、打算说一说,得到相互的理解和支持,明确何时完成作业,每天的量是多少,其他学习方面的相关安排是什么,优先安排最需要和最迫切的内容,切忌不能把所有的问题都在假期一次性解决。此外,适当创造条件满足一下孩子个人爱好也是很有必要的。
建议家长的作息也要尽可能规律,然后每天在固定的时间段全家学习:孩子做作业,家长也要看书。
学会“感恩”,对于现在的孩子来说尤其重要。寒假期间正值我国传统的新春佳节,孩子与亲人的沟通接触最多,是开展家庭教育的最好时机。例如:让孩子与家长一起准备年货,增强其家庭意识;让孩子帮助想想亲友来访该准备什么;为父母或老人制作一些礼物,培养孩子的亲情观;引导他们主动给长辈拜年,给老师拜年;学煮一道年夜菜;学写春联……让孩子学会感恩,理解父母的养育之恩、师长的教诲之恩、朋友的帮助之恩。
跟其他节日相比,春节的庄严性在于家庭成员要在此时大团聚。孩子们聚在一起打打闹闹,难免会惹麻烦。这时,为孩子说情的、执意保护孩子的家长,比坚持原则的家长要多得多,这样其实很不利于培养孩子的责任感。春节期间,亲友的孩子相聚,可以趁此机会让他们中间年龄大的孩子照顾年龄小的孩子,也可以设定一些项目让他们在一起做,并让他们自己摸索解决争端、冲突的方法,以此机会锻炼孩子的自立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。同时,参与到做事的孩子一般不会太闹腾或者比较缠人,他们会在同龄人的相处中感受到“我已经长大了”,这样也可以带给孩子自信,可谓一举多得。
走亲串友是春节一个特定的节目。平时,孩子一般都是父母的“小尾巴”,春节走亲串友可以有意把孩子从“后台”推到“前台”,让孩子主动参与进来跟理论教育相比,对孩子的实践教育更加形象直观,也更容易被孩子接受。家长可以充分利用四处走访的机会,着重引导孩子如何祝福别人,到别人家中做客时应该懂礼貌,家里来客人时该如何接待等等,在实践中教会孩子礼仪常识,同时培养孩子珍惜亲情和友谊的习惯。尽管如此,家长在串门聚会时仍要注意:不要把孩子当成为父母挣面子的“小演员”。必须尊重孩子,不能强迫孩子在别人面前进行才艺表演,否则会伤害孩子的自尊心和自信心。家长中间不要进行孩子成绩的攀比。这样无形之中会给孩子带来巨大的压力和不愉快。当别人询问自己孩子的成绩时,可以模糊作答,如“挺好的”、“还不错”,然后迅速转移话题。如果对方想追问具体的数字或名次,可以淡然地告诉他,孩子的考试成绩不能证明一切,重要的是孩子的学习态度和一直在努力。
很多孩子过个春节,有了压岁钱很快就成为了“小富翁”,但是这个“小富翁”却只会疯狂购买很多玩具和垃圾食品,不懂理财的行为令家长头疼。这证明了财商教育是我国儿童教育目前非常缺乏的一块。春节期间,引导孩子有计划、合理地消费,并且处理好压岁钱,这方面教育显得尤为重要。一方面树立节俭观念,让孩子懂得钱的来之不易,知道开源节流,勤俭节约。另一方面树立慈善观念,教育孩子乐于助人,对社会有责任感,热爱公益事业,将节省的财物、旧物品捐献给需要的人,体验助人为乐的幸福感和满足感。
附:可借鉴的儿童理财教育各年龄段计划:
3岁:辨认钱币,认识币值、纸笔和硬币。
4岁:知道无法把商品买光,因此必须做出选择。
5岁:明白钱是劳动得到的报酬,并正确进行钱货交换活动。
6岁:能数较大书目的钱,开始学习攒钱,培养“自己的钱”意识。
7岁:能观看商品价格标签,并和自己的钱比较,确认自己有无购买能力。
8岁:懂得在银行开户存钱,并想办法自己挣零花钱,如卖报、替他人购物以获得报酬。
9岁:可制订自己的用钱计划,能和商店讨价还价,学会买卖交易。
10岁:懂得平时节约一点钱,以便大笔开销时使用,如买溜冰鞋、滑板车等。
11岁:学习辨识商业广告,并有打折、优惠的概念。
12岁:懂得珍惜钱,知道来之不易,有节约观念。
12岁以后:完全可以参与成人社会的商业活动和理财、交易等活动。
郑州工业贸易学校提醒您过年期间,不能放松对孩子良好生活习惯的养成教育,如指导孩子做一些简单的家务,教育孩子按时睡觉、起床、洗脸、洗澡、漱口,不乱扔果皮纸屑、不乱吐痰、自己的事不依靠别人等。假期孩子有大把的时间看电视,千万不要让孩子看一些庸俗的、低级趣味的甚至恐怖的电影、电视节目。
尽量带孩子去参加一些有益身心的文体活动,比如近处的旅游景点或老家农村去体味一下淳朴的民风民情等等。
特别提醒:
春节,不要逼孩子表演才艺了
过年了,在喜气洋洋、欢乐祥和的气氛里,走亲访友是必不可少的活动。通常这时候,小朋友们就被逼惨了。因为饭后多数大人们都会逗孩子,让孩子表演节目,于是唱歌跳舞背唐诗,会的不会的,熟的不熟的,一顿招呼,都要撺掇着来…大人们只顾自己开心,开点玩笑在所难免。可是,有时候“娱乐”过了火,也会把孩子惹恼,甚至给孩子留下心理阴影。给孩子贴上害羞、不听话的标签,引起孩子的不满。我们很多父母往往意识不到,孩子长大一点后已经开始有了自己独立的意愿,也更关注面子,会对那种讨好客人的表演比较排斥,不喜欢自己这么被聚焦。但是家长往往觉得孩子越大越没有出息,给孩子贴上了“害羞”、“不听话”的标签。养成孩子自我中心、以自己的所有来换取别人关注的习惯。
大人们有时候不顾他人的意愿、时时处处让孩子献宝,则会养成孩子自我中心、以自己的所有来换取别人关注的习惯,不利于孩子将来处理人际关系。聚会时,让孩子表演要把握好度。当孩子小的时候,特别愿意展示自己的各种“才能”,在客人的邀请下或为了活跃气氛,可以适当让孩子自行选择一些表演的项目来展示。当孩子大了,有了自己的想法时,如果孩子有演奏乐器、唱歌或朗诵等方便表演的才艺,要跟孩子探讨这个问题,问孩子,如果客人提出希望孩子表演,孩子自己愿不愿意。每次的情况不同,最好每一次都事先有所准备。几次之后,孩子就能学会综合考虑种种情况,做出自己的选择或者准备好几个不同的选项,学会随机应变。这也是对孩子处理一些人际关系问题的一个很好的教育机会。
过节“逗娃”小贴士成年人不要为了显示亲热随便“逗”孩子孩子还不能像成年人那样判断事物和别人对自己的态度,一个小玩笑对成年人肯定不算什么,对一些孩子来说也无所谓,可是对那些敏感性比较强的孩子就有可能造成深深的伤害。教育孩子身教胜于言传
父母要会保护孩子
中国人讲究面子,即使心里觉得亲戚们“逗”孩子的做法有些不妥,也不好意思阻止,那牺牲的就是孩子的心灵。父母应当温和制止“逗”孩子的亲友,实在不好意思不妨岔开他们的注意力,或者找个理由将孩子抱开。
最后,郑州工业贸易学校祝愿普天下的父母和孩子们,过一个欢喜、团圆的新年!
上一篇:
下一篇: